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200字范文汇总三篇

2022-12-16   来源:200字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200字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200字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剧是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而成。全剧共48集,历时5年创作拍摄完成。截取了邓小平自1976年复出至1984年国庆阅兵的这个时间节点,整剧分五个篇章来对邓小平加以刻画,从“粉碎四人帮”到拨乱反正,到转移工作重心至经济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以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先锋姿态迎接国际大潮。从伟人,人民各个角度,全方位的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的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领导人与普通人民的共同命运。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不仅客观真实地向观众讲述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波折起伏的一生,还以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展示了普通人民在中国历史转折中悲喜交加的故事,不仅有同邓小平这样的伟人的命运交错与互动,也有普通民众的悲欢喜乐。全景式展现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带领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重重阻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真实地展示了时代与历史转折的艰辛过程。

整剧开始,以两名年轻人在长安街头贴出大字报“邓小平,你在哪里”开始,以1984年国庆阅兵仪式上大学生打出“小平您好”作为结语。体现了邓小平在中国历史转折中的重大作用,也是一种隐喻:时代与人民需要邓小平,邓小平也需要时代与人民的呼唤与支持,历史是伟人与民众共同创造的。此外,该剧还塑造了一大批各行各业在第一线艰苦努力奋斗的干部群众形象,同时,该剧倾向真实,并没有刻意避开历史,从1976年到1984年之间,出现了50余位有名有姓的国家领导人,包括在其他影视剧中几乎不出现的华国锋,胡耀邦等,此外,该剧还叙述了“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知青返城”、“逃港”等这些电视剧中敏感的事件,坦然面对,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人物历史。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讲述的也是改革开放中的邓小平,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招。而邓小平正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领导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名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回望改革之初,“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给党和人民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中国需要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只有改革中国才能向前发展。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关头,中国该怎样继续向前发展,中国当时的领导人肩负着时代的重任。然而正是在那样思想固守,盲目迷信的时期下,邓小平同志义无反顾的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念,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肩负起中国改革开放的重任,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废止期间走了出来,破除了文化大革命十年以来来的固守陈旧的思想禁锢,挣脱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为纲的困惑枷锁,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全面改革、坚持向外学习,将主要投入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腾飞,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理论。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发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到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蓬勃发展的新新科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策属于“深化”改革,是在各领域进行了多次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度改革,形式更加复杂,任务更加严峻,但是我们必须坚定我们的信念,发扬小平同志坚定不移的精神,听从党的指挥,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工作中,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除此之外,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也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实事求是精神的追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打破陈旧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客观和主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很好地体现了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不变追求。在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重新走到工作的岗位,但是文革留下的封建腐朽陈旧思想依然存在,“两个凡是”的错误观念依旧存在。而邓小平并没有畏惧不前,在人们对文化大革命的重新认识下,邓小平提出了:“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泽东后期的错误,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将实事求是观念深入到改革之中,他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本人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主席一生中正确的观念,毛泽东思想不仅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将文革时期错误的“两个凡是”观点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实事求是的客观真理,在中国历史转折的时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直至今日,我们依然应该继续坚持邓小平同志在危机的时期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真理的精神,在人们都处于错误的观念下依旧坚持追求真理的立场,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和发展的真理。

看完《历史转折中邓小平》,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真实的历史伟人邓小平,更让我们明白了邓小平在历史转折的时期不顾自己,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以党的全局观,在危难的时刻拨乱反正,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引领人们从错误的方向走到正确的方向。在我们当今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这种敢于坚定信念,敢于坚持真理,以党和国家的持续和发展为目标,坚持为人民服务,敢于担当,勤政务廉的优秀精神和品格,一切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不断深化改革开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强大动力,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

【篇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200字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热播引来巨大反响。该剧讲述了邓小平1976年复出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带领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重重阻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本以为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都是像我们五六十年代的这茬人,因为这段“历史转折”我们都经历过,有过切身的感受。意想不到的是,许多80后也爱看,碰到一起,还和我们这些过来人聊起有关这部电视剧的许多很有意义的话题。类似这样“无代沟”,是很少见的审美现象。

  关于邓小平的影视剧拍过不少,而写这段“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却是第一次。观看此剧,有三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邓小平复出。当初中央安排他抓全面工作,但是邓小平却选择了分管教育和科技。教育与科技乃是事关祖国前途的大计。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作出了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剧中展现了1977年恢复高考,及邓小平与应邀进京的苏步青等科学家共同参加科学座谈会的故事。其中还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著名学者马寅初看到这个特殊的班级,既有叔侄同班的,也有夫妻同班的,于是笑着对同学们说,这真是世界奇观。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是一次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更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深刻印象之二是,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观念束缚,敢闯敢试,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留下的一堆烂摊子,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的匮乏,更体现在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该剧重点描写了《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情节,这些鲜见的内容首次在荧屏上呈现,而这篇文章引发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对“两个凡是”的否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步入了深水区,突破利益藩篱,动自己的奶酪,还是要有当年小平同志坚持改革的勇气、解放思想的锐气和责任担当的正气。

  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深刻印象之三是,小平同志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小平同志有一句经典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电视剧中有一个情节:小平同志视察大庆油田的时候,问一名生产能手、劳动模范月收入是多少。职工回答:45元2角。小平同志感慨地说,收入太低了,再不能搞平均主义了,要按劳取酬。小平同志心怀人民,尊重群众,他推动的改革开放,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美满幸福的日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让我们继承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深化改革,坚信“中国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篇三】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200字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下简称《历》)是一部重现民族记忆、具有史诗风范的扛鼎之作,也是近年来主旋律影视剧创作的重大收获。《历》以全景式的宏大视野、多维度的生活画面、多样化的影视手法,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实行全面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的重要历史,真实客观地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拨乱反正、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实践和艰难历程。

  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来说,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在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叙事表现上,以及文献性与故事性、纪实性与戏剧性、史实与诗学的艺术处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难度和限制。因其如此,历史叙事模式化、人物形象符号化往往成为主旋律影视作品、特别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难以超越的“瓶颈”,从而影响了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和社会渗透。电视剧《历》在长达五年的创作实践中,秉承邓小平解放思想、实是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不断开拓创新的探索勇气,在历史叙事和人物塑造上彰显出得到主流人群认同的个性特色,实现了艺术超越,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

  虚实相生、家国同构的历史叙事是电视剧《历》最大的亮点。家庭的沉浮折射出国家的动荡,国家的变革则主导着家庭的命运。这种家国一体的史诗化叙事形式,既生动流畅又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实现历史转折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从粉碎“四人帮”到“小平复出”、从“恢复高考”到“拨乱反正”、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平反冤假错案”、从“知青返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1984年的“国庆阅兵式”;艰难曲折积重难返的八年历史,不仅是这部电视剧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是叙事展开的丰富情节。而相关的故事和情节又紧紧围绕着邓小平拨乱反正、力挽狂澜、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政治实践来描述,从而使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流畅的影像叙事中充满了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戏剧性和崇高感,把无数观众的思绪吸引到当年历史风云的巨大变化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是,这部电视剧在将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按历史真实原则艺术地链结成戏剧化的故事时,其虚实相生、家国同构的叙事结构承担着相当重要的表意功能。历史转折的全部故事是在两条既交叉又平行、虚实相生的情节线索中展开的。而所有的情节线索背后则彰显出“家国同构,命运一体”的历史意识和社会理念。

  国家是大家,但国家这个大家的主体正是由千万个小家组成的有机共同体,故事实线中邓小平的家庭、虚线中田志远和夏默一家以及刘金锁一家都是其中的小家。在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国家的历史命运与每个小家的现实命运唇齿相依、休戚与共,是“家国同构”的命运共同体。因此,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大落大起的历史命运和他在历史转折中的政治实践,就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以至改变每个小家甚至每个个体的现实命运。电视剧的主创人员敏锐而准确地把握了这样的历史观和命运感,因而在剧情的呈现和推进中以史诗方式设计了家国同构的叙事结构。“恢复高考”、“四五事件平反”、“平反冤假错案”、“知青返城”等国家重大决策,在邓小平拨乱反、解放思想的政治实践中相继出台和贯彻实施,从此改变了包括田志远、夏默两家在内的亿万人民和家庭的历史命运。

  在“家国同构”的历史叙事中,坚持从日常化和平民化的视角塑造历史伟人邓小平,是电视剧打动人心的显著特色。将邓小平在历史转折中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智慧融化在日常生活中,从他个人平实的情感生活层面着力表现伟人的夫妻情、父子情、爷孙情、战友情和同志情,突破了伟人形象符号化、单一化的叙事局限,使伟人形象的人格内涵更加丰富饱满,也更有精气神。与此同时,电视剧还将邓小平日常化的家国情怀与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艺术地融汇在具像化的政治实践中,使伟大人物的平民色彩在举重若轻的政治实践中得到精彩生动的视听表达。在“知青返城”的重要会议上,小平同志拍板定钉时的那句“让孩子们回来吧”的经典台词,犹如慈父的乡音,既温暖亲和,又气贯长虹。从此,两千多万“孩子们”回归城市,实现了人生历史的“伟大转折”。

  在“家国同构”的历史叙事中,一些历史细节的还原和再现,也从国家政策与个体命运、宏观政治和微观人生的契合处和链结点,凸显出家国一体、休戚与共的历史感。如在“恢复高考”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心系天下、深谋远虑,既为“老三届”知识青年被十年文革荒废的青春岁月深感忧虑,也为民族国家未来的发展寻找人才资源。他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决定把招生对象从原来的应届毕业生扩大到全体社会青年,从而使几百万社会青年获得了改变个人命运的重要机会,也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事业夯实了人才基础。一个不同凡响的历史瞬间、一个精雕细刻的历史细节,真实感人地再现了邓小平的爱民情怀和远见卓识,蕴含着意味深远的历史内涵。正如电视剧总编剧龙平平的深情诉说:“只要是中国人,在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起重大作用的事情,一定可以追溯到小平同志。如果没有他的一些政策,你所遇到的这些事情就会是另一个样子”。

  家国同构的史诗化叙事,把1976到1984的八年故事放进“家”与“国”命运一体的历史关联中,融入到宏大而具体的历史转折和社会变迁中,生动地再现了民族历史的公共记忆,唤起了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后来者的个人记忆和历史体验,促动他们抚今思昔的深刻反思与情感共鸣,进而建构起人们对现实生活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认同。《历》在央视播出后激发起社会各界巨大反响的现象,业已表明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连续剧,《历》为建构当下中国的社会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200字范文汇总三篇

https://www.htctime.cn/zuowen/157636.html

推荐访问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介绍自己在校经历200字(合集4篇)

200字

宿舍劳动心得体会200字(锦集4篇)

200字

入党推优自荐理由200字范文(精选五篇)

200字

反思200字初中范文(精选3篇)

200字

考风考纪200字心得范文(精选5篇)

200字

优秀学生获奖事迹200字评价(通用9篇)

200字

快乐的春节日记200字【6篇】

200字

别样的春节日记200字范文(精选6篇)

200字

小学优秀日记200字【汇编七篇】

200字

大数据时代读书心得体会1200字范文汇总六篇

200字